古代机械发明家——马钧
作者: 暂无 日期:2016-12-05 来源 :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穷苦人 引水灌溉 古代机械 径线 洛阳城 三国时代 魏国 马先生 
描述:
三国时期的木工专家马钧
作者: 暂无 日期:2016-12-05 来源 :建筑工人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机械制造 三国时期 抛石机 灌溉机械 农灌 十二摄 魏国 
描述:
杨屾农桑试验研究
作者: 刘伟  日期:2012-05-01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农学 杨屾 蚕桑 理学 
描述:杨屾生于康乾治世、列于关学谱系,一生从事农桑试验与推广,且《清史稿》无传,《续修陕西通志》和民国重修《兴平县志》等也只着重记述他在家乡推广桑蚕及其学术上的成就,较少涉及其他方面。本文以事写人,以杨屾农桑试验为节点,力图廓清一代关中学人的思想、实践及其与社会的互动过程,勾勒清代前期一人、一地、一时之历史。 这一时期,我国气候在明末基础上继续转冷、达到顶峰,直至十八世纪初才开始转暖,至清中叶进入相对暖期。具体到杨屾生活的1687-1785年间,气温经历了一个由极低转向较低的变化过程。如此气候条件直接影响了农户作物品种的选择。与此同时,关中人口相对明末有了较大增长,这一方面为劳动密集型的精耕细作农业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另一方面受到关中地权分散的影响,个体农户的生存压力有所增大,加之一定的气象灾害影响,使得个体定居农业生产要么选择从商或者移民转移富余劳动力,要么想方设法“与地争利”,加速推进精耕细作农业向纵深化发展。这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农业集约化、区域化生产加强,随之带来的是农产品商品化率的提高;另一方面,农户更加倾向于选择种植经济作物和高产作物。 杨屾深刻洞悉了这一趋势。他治学深受经世思潮影响,有着鲜明的现实旨归。他的理学以恢复五常伦理为初衷,他的农学则以佐治王道、解决现实经济问题为己任。杨氏用理学解释农学,进而将农业生产方法高度理论化、抽象化,具体表现在以“五纯”解释农业生产和以五常规范农业生产两个方面。在从事理论研究的同时,杨屾还躬亲实践,大致于康熙末年开始了他的农桑试验。其试验场地主要集中在他所营造的养素园,试验内容包括耕稼、蚕桑、树艺和畜牧四个部分,而其中创见多在耕、桑二者。杨屾根据亲身实践,对传统农学进行了考证和选择,提出了一套符合关中风土物候的粮食生产规范。杨屾的农桑试验与他的教学活动相伴进行,可以说,杨屾农桑试验的理论和技术成果,既是他与弟子共同总结完成的,又通过教学和示范在其门生之中首先得以传播。杨氏著作广为流传,对我国北方地区的农业特别是蚕桑事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总的来说,杨屾农桑试验在技术上是成功的,但他在关中地区大兴植桑养蚕的愿望却终究没有实现。究其原因,在于作为传统种植耕作区的关中已经不能适应蚕桑业的集约化、区域化的生产要求。
张履祥笔下的灾异与社会问题
作者: 周邦君    日期:2016-12-05 来源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明末清初 张履祥 浙北 灾异 社会问题 
描述:
秦汉农学文献研究
作者: 康丽娜  日期:2009-05-01 来源 :河南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秦汉农学 学术价值 农学文献 农业发展史 
描述:秦汉时期是我国传统农学的发展和逐步成熟时期,其在中国农学整个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性作用。秦汉农学上承先秦农学“三才”理论的精粹并对它加以发展创新,奠定了我国古代北方旱地精耕细作的技术基础。秦汉农学又对后世农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经济重心南移之后的中国农学在秦汉农学奠定的基础上,向更广的范围、更深的程度发展,使中国农学体系更加完善,分科更加细化。 反映秦汉农学发展状况的农学文献大体的分布是:各代正史《艺文志》、《经籍志》中著录的专业性农书;分散在秦汉其他典籍中的相关农学文献,如《淮南子》、《论衡》中就包含有丰富的农学思想、农学知识的内容;出土的简牍文献中也包含有大量的农学资料,如《睡虎地秦墓竹简》中的《田律》、《居延汉简》中的农学文献资料和《敦煌悬泉汉简》中的《四时月令诏条》等内容。史书《艺文志》、《经籍志》中著录的秦汉时期专业性农书至今均以亡佚,现仅有《氾胜之书》和《四民月令》两个辑佚本。学者对这两本农书的研究多仅限于其中具体的农业生产技术,对其农业技术之外的价值未进行深入挖掘。《氾胜之书》、《四民月令》除具有较高的农学价值外还具有一定的文献学价值。在体例上,《氾胜之书》奠定了我国传统农书中综合性农书体例的基础;《四民月令》则奠定了月令体农书的体例基础。在史料价值上,这两本农书也有关于农业经济史、农业教育史等资料可供进一步发掘和研究。秦汉农书失传有多方面原因,其中与时代背景联系较为紧密的有三个方面原因:秦汉“重农”思想背后蕴藏着“鄙农”观念;秦汉农书未能弥补中国科技重技术、轻理论的缺陷;秦汉农书的载体、流传方式具有时代局限性。 秦汉较为分散的农学文献涉及的范围极其广泛,基本上涵盖了秦汉农学的各个方面,其中有反映秦汉生态环境状况、农田水利兴修情况、农业生产水平、农业农谚的文献记载等。我们把仅有的两个秦汉农书辑佚本和分散在史书中的相关农学文献结合起来之后,基本能从整体上把握秦汉时期农学、农业生产的发展状况。当然,秦汉时期还有相当一些有关农学的资料未能记载和保存下来,我们要了解这方面的相关情况还有必要结合已出土的考古材料,并有待于新的考古材料的出土。
辛树帜与中国农史研究
作者: 张曦堃  卜风贤    日期:2016-12-05 来源 :农业考古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农书 石声汉 古农 近代自然科学 农政全书校注 十九世纪 我国水土保持 《齐民要术》 辛树帜 水土保持学 
描述:
曹魏郡级屯田置官摭谈
作者: 徐敏  史为恒    日期:2016-12-05 来源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屯田 郡级典农 曹魏 
描述:
《豳风广义》及其作者杨屾的思想探究
作者: 曹雪  日期:2014-12-01 来源 :东华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中国科学技术史 《豳风广义》 纺织技艺 栽桑养蚕 
描述:早在远古时代,中国就有“丝国”的美誉。我国关于记述养蚕的书籍最早出现在汉代,随着时间的流逝,桑蚕事业或兴或衰。对我国蚕桑古籍进行收集、整理、校正和对比具有重大意义。近代对《豳风广义》及其作者杨屾的科学思想进行探究的文献较少,多数基于杨屾的生平及著作的简要结构分析,因此本文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和创新意义。《豳风广义》是清代农学家杨屾的毕生之作,是中国古代最为科普的民间蚕桑技术专著,详细地介绍了从栽桑、养蚕、缫丝到纺、织等具体过程,配以歌谣的形式,加之蚕桑图说,把桑蚕理论具体化、形象化和通俗化,具有很高的科普推广价值。书中的语言也十分考究,多处体现内容上的针对性、实用性,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复兴豳风原有富饶风貌之用。由于作者杨屾自身的时代局限性,不可避免地得出关于中国古代蚕桑起源和祭祀的有待考证的观点。通过本论文的研究更得出了杨屾试图复兴豳地蚕桑梦想的不可实现性。尽管如此,《豳风广义》在技术实践上对理解《王祯农书》、《农政全书》、《天工开物》相关工艺有着重要作用,特别对连冷盘工艺、经纱上机工艺的理解至关重要,从而成为研究中国古代纺织技术史不可忽视的材料。 首先,本文首次在逐字逐句翻译释读《豳风广义》有关桑蚕技艺内容的基础上,并参考《王祯农书》、《天工开物》等相关纺织部分,对《豳风广义》中的桑蚕程序及其丝织技艺进行了系统的探究,并提出了若干自己的研究结论。本文尤为重要的发现是,脚踏丝车的形制并非学界认为的是非曲柄装置的纺车,而是很常见的脚踏纺车,无非是曲柄连结点的非卯榫化;其次,通过对《豳风广义》“风土论”之争的再考、对其纺织文化表述的献疑以及对其丝织技艺的再分析,本文力图更加明确地厘清《豳风广义》在清代纺织业发展过程中的地位;最后,本文尝试着将《豳风广义》的内涵、特点、成就和影响与其作者杨屾的科学思想尤其是经世致用思想内在联系起来加以分析,以期提供科学思想与科学成就关系研究的一个标本。
为氾胜之说几句话
作者: 李孟扬  日期:2016-12-05 来源 :文史哲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农书 石声汉 古农 黄河中游 作者原意 区田法 万国鼎 区种 农业生产 《齐民要术》 
描述:
“亩收百石”之謎——再为氾胜之說几句話
作者: 李孟揚    刘有菊  日期:2016-12-05 来源 :文史哲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石声汉 播种面积 农官 区田法 万国鼎 区种 中田 千石 百解 百石 
描述:
< 1 2
Rss订阅